第3章 暗度陈仓
泛黄的纸页在火焰中蜷曲,显露出他昨夜用米汤写就的密信——这是现代刑侦档案记载的闯军情报传递手法。
"王伴伴,把这份塘报誊抄二十份。
"他将伪造的军情文书推给王承恩,蜡封处特意沾染山西特有的红土。
这是根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在昌平设立假驿站时惯用的障眼法。
老太监捧着文书退下时,屏风后转出个浑身血污的汉子。
锦衣卫千户张世勋扯下浸透的夜行衣,露出腰间七枚铜制腰牌——太原商帮、宣府边军、甚至还有大顺政权新制的"永昌"令牌。
"陛下神机妙算。
"他单膝跪地时,甲胄里抖落出关外黑土,"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确己暗通东虏,但其麾下祖大弼部仍效忠朝廷。
"谢明城摩挲着案头《辽东志》的边角,这是他在现代参与点校的孤本。
三月春寒里,他清晰记得吴三桂舅父祖大寿的降清时间是崇祯十五年,而此刻历史出现了微妙偏差。
"把这封家书交给祖大弼。
"他取出祖大寿当年的亲笔信笺,这是现代辽宁省档案馆的藏品内容,"记得在宁远城东二十里处,故意让大顺军斥候截获副本。
"当张世勋消失在密道后,谢明城转向西墙的坤舆全图。
指尖划过天津卫时,他忽然掀开地砖,取出徐光启天启年间绘制的《海运潜图》。
在这张现代只存目录的秘图上,标注着七条绕过运河封锁的私盐航道。
"宣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
"他轻叩铜磬,这是查阅《崇祯遗录》时记下的少数可信之人。
当这位历史上血战崇文门而亡的忠臣跪在阶前时,谢明城将盐引和漕帮暗语一并交付:"带三百死士走海路赴淮安,漕督路振飞见到盖有广运之宝的空白敕书自会明白。
"子时的更鼓声中,谢明城独自登上残破的午门。
东南方向隐约传来炮声,但他知道那是李岩部队在佯攻——这位举人出身的大顺制将军,此刻应该正为如何筹措军粮发愁。
根据《豫变纪略》记载,开封府粮仓地窖里还藏着万历年间封存的二十万石陈粮。
"来人。
"他唤出潜伏在阴影中的小太监,"把这份《开封府志》残卷不慎遗落在李岩营帐五里处。
"书页间夹着的,正是用米浆写就的粮仓方位图。
五更时分,王承恩带来了第一个捷报:大顺军前锋突然转道尉氏县,与罗汝才旧部发生火并。
谢明城望着泛起鱼肚白的天际,知道这是李岩发现了"意外"获得的粮仓情报,却不愿与同僚分润的结果。
"该给多尔衮送份大礼了。
"他展开连夜绘制的《建州卫所图》,这是根据现代卫星地图复原的赫图阿拉地形。
在标注着"奴酋寝宫"的位置旁,朱笔批注:此处有万历二十三年辽东地震时形成的暗河。
当十只信鸽带着不同版本的密报飞向关外时,谢明城终于展开真正的杀招——他将《东林党争考》里复刻的阮大铖手书,与钱谦益的私印拓本并排放置。
历史上这两股南明势力的倾轧,此刻成了他牵制江南的最佳棋子。
"报!
通州急讯!
"浑身浴血的传令兵撞开殿门,"唐通部哗变,正在焚烧粮草!
"谢明城闻言轻笑,这是他三天前密令曹化淳散播的谣言生效了。
那位历史上打开彰义门的太监总管,此刻正"忠心耿耿"地替他向叛军传递假情报——唐通军中半数军官的家眷,早被他暗中转移至西山皇姑寺。
朝阳刺破云层时,十二道真假难辨的圣旨己从京城发出。
谢明城抚摸着袖中胰岛素笔,这是他在这个时空最后的现代印记。
望着宫墙外渐起的烟尘,他想起《明史》里那句"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嘴角浮起冷笑。
"且看这天命,究竟在谁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