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柔则与谢君则平行走在一块儿,沉默了许久,谢柔则缓缓说道:“哥哥,你是有什么事吗?”
谢君则双手背在后面,挑眉反问:“没事,就不能与你一同说说话了?”
“当然不是…………”
“我知道,”谢君则语气中充满了对妹妹的宠爱,半晌,却又叹了口气:
“栀栀,当初将你从乡下转移到舅舅家,除了父亲母亲、我和送你去舅舅家的那些人知道,府上其余人和京中的人都不知道,他们皆以为你是真的被送去了乡下,所以现在京中的人都…………”那些话,谢君则并不想在妹妹面前说出来,总觉得会脏了妹妹的耳。
看着谢柔则微怔的神色,谢君则又慌忙解释:“但是你别委屈,那些说你闲话的,哥哥和父亲都会去为你讨公道。”
“虽然现在永宁侯府已经不如以前,但讨个公道也是可以的。”
谢崇资质平庸,且新帝登基,有意冷落些世家大族,也就导致永宁侯府不如先帝时期了。
“我知道,爹爹和哥哥定然不会让我受委屈的!”谢柔则莞尔一笑。
走出还未开花的梅园,潇湘馆就在眼前了,谢柔则停下脚步,笑眯眯的看着谢君则:“哥哥就送到这里吧,时辰也不算早了,哥哥明日还有公务,还是早些回去吧。”
虽然永宁侯府不如以前,谢崇也只是在朝中担了个闲职,但谢君则却是比谢崇出色许多的,如今任大理寺卿一职。
“好”谢君则应下,果真就停下向前走的脚步,但也没有离去,只是一直站在那里看着谢柔则进了潇湘馆,他才离去。
翌日,谢柔则将将用完早膳,房妈妈便急匆匆的来了,把谢柔则带去了馥玉轩。
“母亲,是有什么事吗?”谢柔则到了馥玉轩,才发现屋里还有一个面生的嬷嬷,只不过不知道她是何身份,只是浅浅行了一礼。
余氏打量了一下谢柔则的穿着打扮,一身浅紫提花百合裙,温柔又雅致,发髻被梳成眼下锦京很时兴的近香髻,发间插着珍珠制的水玉兰花簪和流苏步摇,又显出整个人的矜贵气质。
穿着并无不妥,余氏为谢柔则介绍自己身旁的嬷嬷:“栀栀,这位是谢太妃的女官,陶嬷嬷。”
“陶嬷嬷安。”一听是宫里的,谢柔则赶紧重新行了一道礼。
陶嬷嬷含笑看了一眼谢柔则,转而对余氏道:“夫人,七娘子既已到了,那咱们就别耽搁了。”
余氏点头,唯有谢柔则满脸疑问,她和余氏都跟在陶嬷嬷身后,便悄声问道:“母亲,这是要进宫吗?”
“嗯,”余氏也小声的为谢柔则解释:“谢太妃要见你,得知你昨儿回来,今儿就派了人来接。”
所谓的谢太妃是谢崇的长姐,二人也是一母所出的。
“你虽不是第一次进宫,但时隔八年,而且现在也不是先帝还在的时候了,等会儿进了宫,尽量少说话。”余氏嘱咐:“虽然现在后宫新帝嫔妃没几个,但还有太后和几个公主还未嫁的太妃主子,知道了吗?”
新帝即位,按例只有太后才能留在皇宫颐养天年,其余有皇子的则会跟着儿子前往封地,无儿无女的多会按照祖制为先帝殉葬,但若有女儿的,女儿出嫁后会被送去皇寺为国祈福,宫里如今还有几个公主未嫁,她们的母妃也就还暂居宫中。
唯有谢太妃是个例外,她无儿无女,却能同太后一样留居宫中,是因为这位新帝幼时生母亡故,还是皇后的太后母族强盛,先帝不愿她有儿子,就给了谢太妃抚养,谢太妃抚养了新帝几年,新帝为了报恩,这才没有被殉葬。
“女儿明白。”
出了侯府大门,便看见门口早有一辆马车等着,先让余氏和谢柔则上了马车,陶嬷嬷才上来,随后马车缓缓启动,向着皇城的方向而去。
半个时辰后,马车停下,陶嬷嬷余氏和谢栀先后下了马车。
陶嬷嬷拿出谢太妃的令牌,三人顺利进了宫。
宁安殿——谢太妃的殿阁
谢太妃是长居后宫的一个太妃,自然不会与其他太妃一同居住寿康宫,而是同太后一般,各有一个宫殿。
前朝也有过这样的例子,是在显帝时期,显帝就是一个庶子,生母逝后,又给了另外一个嫔妃抚养。登基后,尊嫡母为太后,住宁寿宫,尊养母为太妃,破例长留宫中,还专门为养母修建殿阁,供她颐养天年。而那殿阁便是这宁安殿。
“臣妇请太妃娘娘的安,太妃娘娘玉体安康!”进入殿内,余氏便跪下朝着上方的一个约莫五旬的妇人行稽首礼。
那妇人正是谢太妃。
“臣女请太妃娘娘的安,太妃娘娘玉体安康!”谢柔则也跪下行了稽首礼。
“免,”谢太妃吩咐离余氏和谢柔则最近的宫女:“快扶永宁侯夫人和娘子起来。”
余氏和谢柔则起来后,谢太妃便给她们赐了座。
“这便是咱们家七娘?”谢太妃和蔼的看向谢柔则,问余氏。
得了余氏首肯,谢太妃眼底的笑更明显,对谢柔则招手:“栀栀,快过来,让姑母好好瞧瞧。”
谢柔则抬眸看了眼谢太妃,方才她一直不敢抬头,此时才看了一眼,那曾经艳冠后宫的脸,也有了皱纹,鬓角也白了许多,这些无不昭示着,谢太妃已经老了。
谢柔则缓缓走向谢太妃,在她面前站定:“太妃”
“不过八年,难道就与哀家生疏了?连姑母都不肯唤了。”谢太妃一手拉过谢柔则的手,一手如同儿时一样轻轻摸了摸她白皙的脸颊。
如此熟习的动作,令谢柔则也不禁红了眼眶,她轻声唤道:“姑母”
“诶,”谢太妃哽咽着答应。
“栀栀,想您。”眼泪不争气的从谢柔则的眼眶流出。
谢柔则从小没有生母,虽然有继母,但她与谢池年纪上只差了两岁,故而余氏有很多时候也顾不上她,谢太妃也没有自己的儿女,因此也就格外疼爱谢柔则,她儿时便时常进宫,陪伴于谢太妃膝下。
“好孩子,”谢太妃也忍不住红眼:“在陈郡一定吃了不少苦头吧!”
谢柔则被转送去云州一事,乃是谢崇秘密进行,根本没有多少人知道,包括谢太妃也一直是以为谢柔则是在陈郡乡下长大。
“未曾,伯父一家极好。”当初那谢老夫人是要谢崇送谢柔则去的地方是陈郡乡下的一族兄家里,故而谢柔则称其为伯父。
“那就好。”谢太妃再次摸了摸谢柔则的脸颊,而后便让她回到余氏身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