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病房与镜头

半途相拥 艺境书生 2025-04-04 10:52:13
>>> 戳我直接看全本<<<<
1晨光透过纱帘照进病房时,林砚正用棉签蘸水湿润母亲干裂的嘴唇。

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血压数值在屏幕上闪烁:90/60,仍然偏低。

"别忙了,"母亲轻声说,手指无力地搭在林砚手腕上,"你眼睛都是红的。

"林砚放下棉签,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

昨晚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说胸闷,她赶过去时发现老人己经呼吸困难,赶紧叫了救护车。

急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衰发作,需要住院观察。

"要不要告诉小雨?

"母亲问。

"她在苏珊家过周末。

"林砚看了看手机,早上发的短信依然未读,"等稳定了再说吧。

"护士推门进来换药,林砚起身让开,不小心碰倒了床头柜上的水杯。

她手忙脚乱地去扶,却听见身后传来轻微的"咔嚓"声。

转头看去,周沉站在门口,相机镜头对准病房内。

阳光从他身后的走廊窗户斜射进来,给他整个人镀上一层金边,却让他的表情隐没在阴影中。

"你在干什么?

"林砚的声音比预想的要尖锐。

周沉放下相机,没有立即回答。

他今天穿了件深蓝色衬衫,袖子卷到手肘处,露出小臂上几道细长的疤痕。

林砚注意到他的相机和上次不同——不是那台老徕卡,而是一台黑色数码单反。

"早班查房记录。

"他平静地说,指了指胸前的医院临时工作证,"《重症监护室》需要一些日常场景。

"护士换完药离开了,房间里只剩下监护仪的声响。

母亲好奇地打量着周沉,目光在他下巴的疤痕上停留了片刻。

"这位是?

""周沉,纪录片摄影师。

"林砚简短地介绍,"妈,您休息吧,我出去一下。

"她几乎是推着周沉出了病房。

走廊上,几个家属正围着主治医生询问病情,推车上的早餐散发着粥和咸菜的气味。

林砚把周沉拉到消防楼梯口,那里相对安静。

"你跟踪我?

"她压低声音质问。

周沉的眉毛微微挑起。

"7号床张建国今早转出ICU,"他指了指楼下,"我拍完他转入普通病房,正好看见你从急诊电梯出来。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但林砚胸口的闷胀感并未减轻。

她盯着周沉衬衫的第二颗纽扣——那是她与人争执时不看对方眼睛的小技巧——发现那颗纽扣缝得歪歪扭扭,像是自己动手缝的。

"你母亲?

"周沉问,声音柔和了些。

"急性心衰发作。

"林砚抬头,正对上他浅褐色的眼睛,那里面的关切让她紧绷的肩膀稍稍放松,"医生说需要观察三天。

"周沉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相机背带。

"我父亲最后那半年,我学会了所有心衰护理知识。

"他说这话时语气平淡,像是在讨论天气,"晚上睡觉要把床头垫高15度,利尿剂会导致钾流失,香蕉和橙子..."他的话戛然而止,因为林砚的手机响了。

是小雨。

"你在哪?

"电话那头,女儿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怒气,"我回家一个人都没有!

冰箱里连牛奶都没有!

"林砚闭了闭眼。

"外婆住院了,我在华山医院。

冰箱下层有速冻饺子,或者你可以...""算了!

我去苏珊家!

"电话啪地挂断了。

周沉安静地站在一旁,目光落在走廊墙壁的宣传画上——一颗卡通心脏,上面写着"关爱您的生命之泵"。

阳光透过楼梯间的窗户,在他侧脸投下斑驳的光影。

"青春期。

"他最终说,嘴角微微上扬,"安德烈十五岁时,因为我忘了他生日,把番茄酱挤在我所有衬衫上。

"林砚想象那个场景,忍不住也笑了。

紧绷的气氛缓和下来,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还穿着昨天的衣服,头发肯定也乱糟糟的。

"我得回去看看我妈。

"她说,转身要走。

"等等。

"周沉从背包里取出一个保温杯递给她,"黑咖啡,没加糖。

医院食堂的要排队。

"林砚接过杯子,热度透过金属壁传到掌心。

她不确定该道谢还是再次质问他的拍摄行为,最终只是点了点头。

回到病房时,母亲己经睡着了,胸口随着呼吸轻微起伏。

林砚轻轻拧开保温杯,咖啡的香气瞬间充满了鼻腔。

她啜了一口,苦得让人清醒——恰到好处的浓度,就像周沉这个人一样,复杂但不令人反感。

2正午的阳光把病房晒得暖洋洋的。

林砚坐在窗边的陪护椅上,笔记本电脑搁在膝盖上。

新鸿基社区中心的方案己经修改到第三版,但她始终不满意庭院的设计。

屏幕上的3D模型旋转着,草坪、步道、休息区...缺少了什么,某种能将空间串联起来的元素。

"这是给老人院设计的?

"母亲不知何时醒了,正眯着眼睛看她的屏幕。

"混合型社区中心,有老年活动区。

"林砚转过电脑给母亲看,"这一块是失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

"母亲点点头,手指轻轻点着屏幕上的一块空白区域:"记得你外公晚年吗?

他总在院子里沿着那排冬青树走,说树叶的味道让他想起小时候。

"林砚怔住了。

外公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最后的岁月里确实每天都要抚摸那些冬青树叶。

她突然知道自己缺什么了——一条嗅觉引导路径,种植有特殊气味的植物,帮助失智老人定向...她迅速在键盘上敲打起来,灵感如泉水般涌出。

薰衣草、迷迭香、薄荷...这些芳香植物不仅能辅助定位,还能缓解焦虑。

她甚至可以在步道旁设置触觉引导装置,就像...就像周沉拍摄的那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病房里的特制扶手。

这个联想让她停下了打字的手指。

她抬头看向窗外,正好看见周沉站在楼下花园里,相机对准一位坐轮椅的老人。

老人正颤抖着双手给鸽子喂食,周沉蹲在他面前,镜头与老人视线平齐,而不是居高临下地俯拍。

林砚想起他说过的话:"真实往往藏在镜头之外。

"手机震动打断了她的思绪。

公司群里,陆远正在炫耀他负责的医疗中心项目获得甲方表扬,配图中王明远拍着他的肩膀笑得灿烂。

林砚划走这条消息,发现通讯录上有个小红点——周沉发来了好友申请,备注写着:"关于你母亲饮食的建议"。

她犹豫了一下,点击通过。

几乎是立刻,一条消息跳出来:”心衰患者要低盐饮食,但完全无盐会影响食欲。

可以试试柠檬汁调味,或者用香菇粉。

“林砚回复:”谢谢。

你在楼下花园?

“”观察力不错。

张爷爷今天精神好,护士长批准他出来晒太阳。

“林砚看着这行字,突然做了一个自己也没想到的决定:”能请教你一些关于阿尔茨海默患者的问题吗?

与我设计有关。

“周沉的回复很快:”现在上来?

“”不,等我妈午睡后。

两点半,一楼咖啡厅?

“”带盐的咖啡等你。

“后面跟着一个微笑表情。

林砚放下手机,发现母亲正若有所思地看着她。

"朋友?

"母亲问,眼睛因为药物作用有些朦胧。

"嗯...算是吧。

"林砚含糊地回答,突然对午后的会面感到一丝莫名的期待。

3医院咖啡厅充斥着消毒水与咖啡豆混合的古怪气味。

林砚到的时候,周沉己经坐在角落的位置,面前放着两杯咖啡和一小碟盐。

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在他身上,将他的睫毛染成淡金色。

他正在翻看相机里的照片,眉头微蹙,全神贯注的样子像个研究古籍的学者。

"你的咖啡。

"林砚刚落座,周沉就把其中一杯推到她面前,"加了一点点盐,能中和苦味。

"林砚尝了一口,意外的顺滑口感让她挑了挑眉。

"战地养成的习惯?

""叙利亚的咖啡比这苦十倍。

"周沉笑了笑,眼角浮现细密的纹路,"安德烈说像喝沥青。

"提到养子时,他声音里有一丝林砚熟悉的温度——那是小雨惹祸后她向别人解释时,那种又爱又无奈的语调。

"你设计遇到什么问题了?

"周沉切入正题,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我拍了三年阿尔茨海默病房,也许能帮上忙。

"林砚打开笔记本电脑,向他展示社区中心的3D模型。

"这一块是失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我想设计一条感官引导路径,但不确定...""触觉和嗅觉确实比视觉指引更有效。

"周沉打断她,翻出几张照片给她看,"这是德国一家养老院的设计,扶手上有不同纹理,每十米变换一次;这是日本的一个案例,走廊地面铺设不同材质的石块..."林砚凑近看那些照片,注意到每张都标注了详细的时间和地点。

周沉的讲解专业得令人惊讶,完全不像是单纯的摄影师,倒像是研究老年护理的专家。

"你懂这么多?

"周沉的目光黯了一下。

"我父亲...最后阶段己经不认识我了,但总能找到厨房,因为地砖从木纹换成了瓷砖。

"他轻轻摩挲着照片边缘,"小细节对他们很重要。

"林砚突然理解了他拍摄《重症监护室》的动机。

这不是冷冰冰的纪实项目,而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漫长告别。

"谢谢,这些很有用。

"她真诚地说,手指在键盘上敲打起来,将灵感迅速记录下来。

周沉安静地喝着他的咸咖啡,偶尔指出照片上的一些细节。

阳光在他们之间的桌面上移动,将咖啡杯的影子拉长又缩短。

"你女儿呢?

"他突然问,"周末没来医院?

"林砚的手指停顿了一下。

"去同学家了。

"她简短地回答,然后鬼使神差地补充,"自从她父亲再婚,我们就...沟通不畅。

"周沉没有给出廉价的安慰,只是点点头。

"安德烈十一岁时,因为我工作太忙,整整三个月只和我说单音节词。

"他翻出一张手机照片给她看——一个金发少年板着脸站在圣诞树前,"现在他二十岁,每天给我发早餐照片。

"照片上的少年虽然绷着脸,但眼睛里的笑意藏不住。

林砚想起小雨书桌上那张被涂污的迪士尼合影,胸口一阵刺痛。

"希望有那么一天。

"她轻声说。

咖啡厅的门突然被推开,一阵喧哗声传来。

林砚抬头,看见几个医护人员推着担架车匆匆经过,后面跟着哭喊的家属。

周沉几乎是本能地抓起相机,但在看清情况后又放了回去。

"不拍?

"林砚问。

"不是所有痛苦都该被记录。

"周沉的声音很低,"有些时刻...只属于经历者自己。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林砚心中某个锁着的抽屉。

她突然明白为什么周沉的作品能打动人——他懂得尊重的边界,知道什么时候该按下快门,什么时候该放下相机。

"我该回去看我妈了。

"她合上电脑,犹豫了一下,"谢谢你的分享。

"周沉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递给她。

"这些是上海能买到特殊扶手的供应商。

"他的字迹瘦长有力,像他的人一样内敛而坚韧,"还有,心衰患者容易夜间焦虑,可以准备一个小夜灯。

"林砚接过纸条,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指。

那一瞬间,她注意到周沉左手无名指上的戒痕比右手淡得多,几乎快要消失。

4傍晚的病房被夕阳染成橘红色。

林砚帮母亲擦完身,正整理床单时,护士带着一位年轻女医生进来查房。

女医生胸牌上写着"住院医师 方茹",圆脸上一双大眼睛透着疲惫却温暖的光芒。

"血压稳定多了。

"方茹检查完监护仪数据,对林砚说,"明天做个超声心动图,如果没问题后天可以出院。

"林砚松了口气。

"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低盐低脂,少量多餐。

"方茹边说边记录,突然抬头看了看林砚,"你是...建筑师林砚?

"林砚惊讶地点头。

"我们认识?

""同济建筑系05级,比你低三届。

"方茹笑了,眼角浮现两个小酒窝,"你当年那个垂首村落设计获了学院奖,我们全班都去看了展览。

"这种偶遇总是让林砚感到时光的恍惚。

十年前那个捧着奖杯的女生,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焦头烂额的中年妇人?

事业瓶颈、婚姻失败、女儿叛逆、母亲生病...生活的重拳接二连三,打得她措手不及。

"你现在...还好吗?

"方茹小心翼翼地问,显然听说过她离婚的事。

"还行。

"林砚机械地回答,然后因为母亲警告的眼神才补充道,"就是有点累。

"方茹似乎想说什么,但值班护士的叫喊声从走廊传来:"方医生!

3床血氧掉了!

""马上来!

"方茹匆匆对林砚说,"改天聊,我请你喝咖啡。

"她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头,"对了,你认识周沉?

刚才在护士站看到你们说话。

"林砚的心跳莫名加快了一拍。

"算是吧,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方茹压低声音,"他前妻是我大学室友的表姐。

那件事...挺惨的。

"没等林砚追问,她己经快步离开了病房。

林砚站在原地,方茹的话像一滴墨水落入清水,在她心里缓缓晕开。

那件事?

周沉的婚姻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方茹提到时会是那种表情?

"那个摄影师,"母亲突然说,"看你的眼神很特别。

"林砚正在倒水,差点洒出来。

"妈,您别瞎说。

我们才见过三次。

""三次足够了。

"母亲靠在枕头上,嘴角挂着看透一切的笑容,"你爸爸第三次见我时,己经决定非我不娶了。

"林砚无奈地摇头,心里却浮现出周沉说"带盐的咖啡等你"时那个微笑表情。

她走到窗前,看见楼下花园里一个熟悉的身影——周沉正在帮那位坐轮椅的老人调整毯子,动作轻柔得像对待婴儿。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将林砚的影子投在地上,而周沉的身影在远处,两个影子在某一刻奇妙地重叠在一起,又很快分开。

5夜色笼罩住院大楼时,小雨终于来了。

她站在病房门口,校服外套敞开着,书包带子拖到地上,一副随时准备逃跑的姿势。

林砚注意到她右耳的炎症更严重了,耳垂红肿发亮。

"外婆..."小雨轻声唤道,眼睛却看着地板。

"来,让外婆看看。

"母亲招手让小雨过去,摸了摸她的脸颊,"怎么瘦了?

没好好吃饭?

"小雨摇摇头,突然扑进外婆怀里,肩膀微微颤抖。

林砚站在一旁,感到一种奇怪的嫉妒——女儿己经很久没这样拥抱过她了。

"我给你带了饺子。

"林砚说,指了指床头柜上的保温盒,"三鲜馅的。

"小雨抬起头,眼睛红红的。

"你...你昨晚一首在这?

""嗯。

"林砚简单回答,没有提自己几乎一夜未眠。

小雨咬着下唇,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塑料袋。

"苏珊妈妈给的...说是对心脏好的药茶。

"林砚接过袋子,闻到一股淡淡的草药香。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她鼻子发酸——小雨还是关心外婆的,也许关心程度超出她表现出来的。

"我去打点热水。

"林砚拿起水壶,给祖孙俩留出空间。

走廊尽头的开水间排着长队。

林砚站在队伍末尾,疲惫地靠着墙。

手机震动起来,是周沉发来的消息:”找到一家专做适老化设计的公司,联系方式发你邮箱了。

“林砚回复:”谢谢,你还在医院?

“”在剪辑室整理素材。

你母亲怎样?

“”稳定了,后天出院。

“林砚犹豫了一下,又打了一行字,”我女儿来了,终于。

“周沉回复得很快:”好消息。

安德烈第一次去医院看我时,带了自制的康复蛋糕,差点毒死我。

“后面跟着一张照片——一个歪歪扭扭的巧克力蛋糕,上面用红色糖霜写着"Get Well"。

林砚忍不住笑了。

这时队伍向前移动,她不小心撞到了前面的人。

"抱歉..."她抬头,正对上方茹疲惫却含笑的眼睛。

"巧啊。

"方茹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值大夜班,靠咖啡续命。

"两人打完水,并肩走在走廊上。

方茹似乎犹豫了一会儿,终于开口:"关于周沉...我刚才可能说太多了。

"林砚摇摇头。

"你不用告诉我细节。

""只是...如果你打算和他深交,"方茹压低声音,"要知道他经历过很可怕的事。

战地留下的不只是身体上的伤。

"林砚想起周沉站姿的不自然,还有他小臂上那些细长的疤痕。

"他前妻...?

""空难。

"方茹简短地说,"和周沉一起在叙利亚,只有他活下来了。

他们还有个儿子,没能找到..."林砚突然感到一阵窒息,仿佛有人扼住了她的喉咙。

她想起周沉提到"妹妹生前喜欢薄荷绿"时的表情,现在明白了那种平静下的巨大痛苦。

"谢谢告诉我。

"她最终说,声音有些颤抖。

回到病房时,小雨正坐在床边给外婆看手机里的照片,两人笑得很开心。

这一幕如此温暖,让林砚站在门口不忍打扰。

透过门上的玻璃窗,她看见母亲慈爱地抚摸小雨的头发,而女儿则乖巧地依偎着老人——这是她许久未见的平和时刻。

林砚突然想起周沉相机里那些重症监护室的照片,那些记录痛苦与挣扎的影像。

也许他说的对,不是所有痛苦都该被记录,但有些温暖却值得永远珍藏。

她轻轻推开门,母女三人在这小小的病房里,暂时找到了各自的平静。